桃園工業地廠房 唐美林

電子設備白皮書 聚焦在地化

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發表電子設備產業白皮書,呼籲政府在半導體、MicroLED、化合物半導體等台灣領先產業上要有更清楚的產業政策,特別是現在半導體產業已經是國家之間的對抗,政府在租稅、政策要更有前瞻性,讓產業設備、技術和材料扎根在台灣,提升台灣電子設備產業的價值、邁向下一個兆元產業。

2022年台灣電子設備產值已超過新台幣4,000億元,其中半導體設備產值1,424億元,顯示器設備產值約1,011億元。在政府政策引導之下,全產業將力拚2030年台灣電子設備產值超過1兆元水準。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林士青表示,現在是台灣電子設備發展最好的時代,過去在面板、LED、半導體業的設備技術落後,跟得很辛苦。現在台灣半導體後段技術領先,MicroLED和化合物半導體產業亦然,設備會員都共同合作開發,希望協助台灣開創更多護國群山。

榮譽理事長葉勝發表示,在各國政府全力補貼之際,台灣政府應加速修法,產創條例、投資抵減和研發抵減都應該與時俱進。日前韓國提出研發抵減30%,投資抵減最高35%,反觀台灣僅10~15%,希望不要讓企業在起跑點就輸別人。

林士青直言,設備業困擾在於客戶願不願意協助發展,新設備都需要認證,除非研發主管和總經理願意支持,否則一般工程師不願意承擔風險用國產設備,這就需要政府鼓勵客戶願意和設備廠商一起練兵,提高設備的國產化。

另外,在貿易衝突下,各產業前進海外設廠,供應鏈轉移過程中,要面臨各國語言、法律、文化等各種挑戰,一家業者單打獨鬥很辛苦,如果能以大廠為首,串連起供應鏈相關廠商,以「科技園區」的概念,母雞帶小雞攜手前進海外,或是政府領投與當地政府進行協商,不論是工業用地取得、水電基礎設備爭取更好的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