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2-24 13:06 聯合報/ 記者朱冠諭/桃園即時報導
桃園工廠林立,然而在工廠數量持續成長同時,每家工廠的平均面積則呈下降趨勢。圖為桃園市政府大樓。本報資料照片
桃園工廠林立,市府統計截至10月底,桃園的合法登記工廠已突破1萬2300家,較5年前增加近800家,顯示桃園產業發展動能強勁,然而在工廠數量持續成長同時,每家工廠的平均面積則呈下降趨勢。
據統計,去年底桃園市工廠登記家數為1萬2268家,在六都中排名第三,僅次於新北市的1萬9298家及台中市的1萬9095家;每家工廠的廠地登記面積,桃園市平均為3428平方公尺,在六都中排名第二,僅次於高雄市的5870平方公尺。
進一步分析產業結構,金屬製品為最大宗,共有2539家,占全市登記工廠總數的20.70%。其次為機械設備,有2479家,占比20.21%。若從廠地面積來看,石油及煤製品的平均廠地面積最大,達29萬6050平方公尺,其次為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的9516平方公尺。
與5年前相比,桃園市工廠結構也出現明顯變化,其中以金屬製品製造業增加451家,成長最多;其次是塑膠製品製造業,增加105家。不過每家工廠的平均登記面積,則從2019年的3693平方公尺降到去年的3428平方公尺,其中以橡膠製品製造業減少1707平方公尺,降幅最大,其次是飲料製造業,減少1605平方公尺。
市府表示,將持續落實簡政便民服務,採用單一窗口服務模式,簡化工廠登記申辦流程,同時積極協助業者辦理工廠登記,加速低汙染未登記工廠的改善計畫核定,協助完成特定工廠的登記審核,以提升整體服務效能。